od体育官方网站注册网址,od体育app官网下载,od体育最新登录网址,od体育平台,od体育app,od体育app下载,od体育靠谱吗,od体育,od体育下载,od体育官方网站,od体育官网,od体育投注,od体育下注,od体育买球,od体育世界杯,od体育欧洲杯,od体育赛事,od体育开户,od体育注册,od体育登录,od体育入口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23年民生实事任务已全部完成。如:促进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25.7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2%;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会保障方面,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达到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68倍,城乡低保标准均达到省定最低指导标准。困难群体救助方面,对城乡低保对象、困难残疾人、特殊困难老年人、困难家庭疾病患者、特殊困难退役军人等群体进行帮扶救助;教育惠民方面,支持180所“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校信息化建设;支持100所普通高中心理辅导室建设。卫生健康方面,实现省内门诊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为7080名适龄儿童开展免费牙齿窝沟封闭服务。环境保护方面,对全部103处农村黑臭水体点位进行核查,实现农村黑臭水体核查全覆盖。交通出行方面,新改建农村公路完工3175公里,改造农村危桥完工150座;改造客运班线条。文体服务方面,深入基层送演出2041场;配建并投入使用健身路径100套。城乡建设方面,改造棚户区1.99万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30个;新增24小时农村供水工程2335处,惠及179.44万农村居民。公共安全服务方面,新增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923家;优化升级反诈预警平台,降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
2024年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积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群众小事’当作‘心头大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在深入实地调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充分沟通对接、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会同中省直部门研究形成全省民生实事安排意见。主要考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项,重点选择百姓获得感强的实事。与往年相比,一些常规性工作没有纳入实事内容,安排更为精准务实。包括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惠民、医疗卫生、养老助老、文体生活、公共服务七个方面25项任务。涉及省民政厅、住建厅、卫健委等20个单位。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圆满完成了各项民生实事任务。2023年省民政厅共承担了6项民生实事任务。一是筹集救助资金47.1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88.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12元和年人均5335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月人均1031元和749元。二是投入资金1亿元,支持建设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含老年食堂)102个、独立社区老年食堂95个,全省社区老年食堂达到549个。三是按户均807元标准向10.1万户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贴,为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开展巡访关爱活动,走访老年人家庭108.40万户,采集123.36万老年人数据,八类重点居家老年人信息采集率达到100%;筹集资金1400万元,完成特殊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7000余户。五是积极开展慈善助医项目,救助困难群众股骨头坏死患者272人,超额完成年初工作目标。六是连续第21年开展“慈善救助圆梦大学”项目,向全省所有考上大学专科以上院校的困难考生(约2500余人)每人发放救助金3000元。我省有2名个人、1家企业在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中获得表彰,10个企业、5个项目和14名个人在首次举办的吉林慈善奖评选活动中受到表彰。
一年来,我们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凝心聚力兜牢民生底线。一是建立低收入人口排查制度和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147.7万低收入人口信息纳入数据库,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5.5万人次。二是积极推进“智慧救助”模式,吉林市等地实现了救助事项“一网通办”和“指尖办”,在53个县(市、区)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有效提高救助精准度和时效性。三是将符合救助条件的17.8万脱贫人口和1.25万三类监测群体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范围,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四是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等救助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近6200人次。五是完成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标(标准由80元提升至85元),累计发放补贴5.76亿元,惠及60.33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
二、服务三个战略一是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扩大老年产品供给,拓展旅居康养新产业,打造智慧康养新业态;依托长春市朝阳区国贸“喜事城”项目打造“婚俗一条街”,全力推动银发经济、甜蜜经济等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经济发展。二是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完善健全老龄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协调推进落实老年人出行、就医、办事等优待政策。深入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开展全省“敬老月”活动、老年阅读行动,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三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实施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创业就业、人才培育、扶弱济困、医护康养、社会治理、消费帮扶”等六大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让“小地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三、实施四大民政幸福工程一是实施幸福养老工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及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建改建1300个合作助老餐厅和助餐点,在2025年底前实现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60%的街道(乡镇)、社区老年食堂覆盖所有街道(乡镇)。二是实施幸福关爱工程。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及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三是实施幸福助残工程。推进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争取在2024年底前覆盖率达到50%。四是实施幸福服务工程。进一步拓展婚姻登记“省内通办”服务范围,争取尽快实现“跨省通办”。加快推进与群众安葬需求相适应的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补齐公益性安葬(放)设施不足的短板。
一是住房保障加快推进。2023年,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99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1.34万套(间),建成棚改回迁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2.64万套,发放租赁补贴7万户。2024年计划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98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万户。二是“三大工程”全面启动。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我们抢抓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试点。2024年,长春市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2200套,改造城中村7860套。目前15个项目所需专项借款已上报国家部委审批。下一步,我们将指导长春市合理确定房屋征收补偿标准,做好安置住宅户型设计、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等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三是逾期风险有效化解。2023年全省保交楼项目交付率75.6%,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70%目标任务。2024年,聚焦长春、吉林、公主岭、农安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口径完成1.5万套交付任务,推动存量清零。四是灾后重建高质量完成。2023年受洪涝灾害影响,全省农村房屋共有7646户鉴定为危房,需要加固和重建的5529户已于10月底全部完工,剩余的2117户按照农民意愿,采取置换安全住房、货币安置等方式保障住房需求,实现温暖过冬。2024年计划改造农村危房3400户,新增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坚持“动态清零”。
一是燃气“阀、管”改造实现历史性突破。2023年更新改造燃气供水等老旧管网2030公里,免费为全省136.3万户管道燃气居民用户改造“阀、管”,累计改造362.4万户。2024年计划新建改造各类市政管网2800公里,改造瓶装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阀、管”50万户。二是排水防涝能力不断加强。2023年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各城市未发生严重积水内涝;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四平市海绵城市项目入选全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2024年将是我省集中建设城市排水防涝项目投资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申报国家排水防涝项目42个。将长春打造为东北唯一国家级城市排水防涝救援基地(全国8个)。四平市也将完成海绵城市三年示范期建设,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国家样板。三是城乡人居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等指标首次跃居东北首位,在东北率先实现城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地级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县级城市消除比例超过6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6%以上。2024年,将持续推进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治理成效。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超过7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98%。建设宜居农房4000户,持续提升农房品质。
一是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2019年以来,先后改造6371个老旧小区,其中2023年改造830个,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2024年计划开工改造500个小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解决残疾人出行、停车难等问题。二是供热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今年采暖季,我们强化供热质量监管,建设省级供热大数据平台,实现主要运行数据实时在线监测。截至目前,全省热煤入库量983.3万吨,入库率90%,整体可用至3月末,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撤并整合取消17户小乱散和供热不达标企业,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2024年,着力实现两个保障、一个推进:即加大热源供应保障、供热设施设备保障;推进省级供热平台建设,监测面积达到全省城市供热总面积的90%。同时,制定《加强供热企业退出管理的办法》,明确侵害群众利益等5条高压线,对“黑心”企业从重处罚,直至清出市场。三是物业服务质量大为改观。2023年,全省建立“红心物业”示范项目446个,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63.8%。长春市专业化物业服务住宅面积占住宅总面积比重达到80.5%,其他设区城市达到70.4%以上。构建“1+20”物业法规体系。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评价,公布“红黑榜”749户。2024年,通过采取物业企业党组织自建、联建等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物业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全覆盖。持续推动社区代管小区向专业化管理和业主自管过渡,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65%、专业化物业服务面积达到70%以上。
4.立足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出台《吉林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手创新村医队伍培养管理方式,一手推进区域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院校培养扎实推进,村医“积分制”管理深入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省签约居民1500多万人,常住服务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超过50%,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80%,已脱贫人口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目前,全省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主要形式的网格化医疗联合体已经覆盖全省,建成网格化城市医疗集团22个,县域医共体5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扩面增至42个县(市),提前两年实现县(市)全覆盖目标。
5.立足“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得到充分保障。我们会同17个部门研究出台《吉林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托育服务,根据2022年底通报数据,我省千人口拥有托位数3.67个,位居全国第一名。实行省级孕产妇急救中心分片管理制度,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评估暨危重孕产妇救治演练现场考核,组织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我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深入开展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服务,目前,全省医养结合机构180个,床位数53655张;全省安宁疗护服务机构达104家,床位数1114张。全省所有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了就医绿色通道,72.33%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有2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胡玉亭多次批示,要求全力抓好落实。省住建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3年全面排查治理燃气安全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覆盖开展隐患排查。共排查各类重点燃气企业、商业用户8.8万家。组织专班先后3批次深入燃气企业、居民社区、商业用气场所现地检查,督导整治落实。二是全方位补齐设施短板。共改造老旧燃气管网824公里,是2022年的3倍。开展管道燃气居民用户隐患整治,改造户内“阀、管”136.3万户,累计改造362.4万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新增15家管道燃气企业建成地下管网智能监测系统,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完成,累计完成56家,占比83%。三是全链条打击违法行为。聚焦“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软管、问题管网、问题环境”,从严监管处罚,排查燃气经营企业311家,召回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气液双相”瓶,对不合格燃气器具产品采取下架措施。检查运输车辆3706台次。四是全社会普及安全常识。全省组建宣讲队伍777支,开展集中宣传2727场,印制安全宣传模板394套,发放警示宣传单251万份。在吉林卫视黄金时段滚动播出燃气灶具安全操作、燃气事故应急处置短视频,普及安全常识。
2024年,全省将持续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印发《吉林省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落实地级以上城市颁发经营许可;指导各地对燃气经营企业开展评估,严格准入退出标准。二是进一步改造燃气设施。新建改造城市燃气管网800公里以上,改造瓶装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阀、管”50万户,力争实现动态清零;督导瓶装液化石油气餐饮等用户安装报警切断联动装置,力争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用户端安全设施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采取现地宣讲和视频授课相结合方式,对餐饮等用气企业主要负责人全覆盖培训;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渠道线上线下广泛普及燃气安全常识,全面提高每一户用气企业、每一个家庭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切实防范重大燃气事故。
大家知道,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也是实现健康吉林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我们高度重视妇幼健康工作,将母婴安全作为妇幼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持续保障孕产妇、儿童生存和健康权益。自2017年以来,我省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2023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再创历史新低。这两年省卫健委与省财政厅联合实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服务项目,每年计划为白城、延边和白山等市州6000名新生儿提供服务。这一项目旨在尽早发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患儿,早干预、早治疗,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项目范围覆盖全部8个原国家级贫困县。2023年6月,即为项目地区6015名新生儿提供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服务,提前超额完成当年的民生实事任务。今年,省卫健委将继续稳步推进该项目实施,通过制定印发项目实施方案,及时下达资金补助,开展培训与质量控制,定期调度进展并督促改进等措施,确保这项民生实事落细落实、保质保量完成。